-
距離地球4000光年行星狀星云中存在大量氦-3
紐瑞德小編了解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天文學家最新探測到距離地球4000光年之遙的行星狀星云中存在著一種稀有氣體。這項發(fā)現(xiàn)是通過美國宇航局馬德里深太空通訊綜合體觀測到的,將有助于科學家理解這種重要成分的歷史。 這種稀有氣體是氦-3,它可作為核電站的一種燃料,在低溫物理學和醫(yī)學成像技術領域具有重要應用。該氣體很少存在于地球,但是科學家認為它們大量存在于月球,部分國家和政府計劃在月球上采集氦-3,或許未來將引發(fā)一場太空競賽。 氦-3氣體形成于低質量恒星(質量低于太陽質量兩倍),這樣的恒星在生命末期噴射大更多 +
-
氦3—未來發(fā)電新能源
氦-3是氦氣的同位素氣體,可作為未來核聚變發(fā)電廠的能源。雖然氦3在地球上很少,但是氦3在月球上還是非常豐富的。一些國家已經(jīng)計劃去月球開采氦-3作為核聚變發(fā)電廠的燃料,這樣的計劃可能會引起新的一輪太空開發(fā)競賽。 目前所有核電站都是核裂變,這種核裂變需要把放射性核廢燃料再加工成鈾,钚和放射性廢物必須安全有效地無限期存儲。4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創(chuàng)造核力量核聚變而不是核裂變。在目前的核聚變反應堆,氫的同位素氘和氚作為燃料,釋放時,他們的核融合形成氦和中子的原子能。核聚變能有效利用同樣的能源,燃料,更多 +
-
碳的穩(wěn)定同位素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種同位素,即穩(wěn)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為5730年,14C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考古學中測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測年法;二是以14C標記化合物為示蹤劑,探索化學和生命科學中的微觀運動。 一、14C測年法 自然界中的14C是宇宙射線與大氣中的氮通過核反應產(chǎn)生的。碳-14不僅存在于大氣中,隨著生物體的吸收代謝,經(jīng)過食物鏈進入活的動物或人體等一切生物體中。由于碳-14一面在生成,一面又以一定的速率在衰變,致使碳-14在自然界中(包更多 +
-
電子工業(yè)中如何正確選用高純氣體
隨著科學技術向高、精、尖發(fā)展,對各種原材料“純度”的要求開始越來越高。但是,高純氣體所能提供的數(shù)量通??偸禽^少的,同時,價格昂貴。因此,如何正確地恰如其分地提出對原料氣的純度要求,如何選用高純氣就成為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通常,人們常用百分濃度來轟示氣體的純度,即所謂用幾個“9”字的表示法。例如,某種氣體濃度為99.9%,表示含有0.1% 的雜質(即雜質含量為1000ppm)。按通常的概念,顯然,濃度為99.995%的氣體比99.99更多 +
-
多組分標準氣體的爆炸極限應該如何計算
對于簡單的氣體爆炸極限,我們很容易從各種手冊中查到,如air-H2,O2-H2等,但在實際中很多標準氣體屬于多元組成,在各類書中難以查到,這樣無法判定該瓶標準氣體是否是爆炸性氣體。若盲目操作無疑潛藏巨大的安全隱患。對于爆炸性混合氣體,若用戶確實需要,只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計算和認真操作,盡管屬于爆炸性標準氣體,也能準確、安全配制。如:Ar60%-CH4 10%-CO 10%-H2 10%-O2 10%配制壓力若為10.0MPa,體積為8L的鋁合金氣瓶,若因某種原因發(fā)生了瞬間爆炸,其威力相更多 +
-
我國已實現(xiàn)甲烷溫室一步轉為液態(tài)
昨日紐小編從上??萍即髮W獲悉,該校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成功開發(fā)出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xié)同催化體系,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tài)產(chǎn)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chǎn)品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萍即髮W副校長丁奎嶺這樣評價這項研究成果:“由于甲烷分子碳氫鍵的高度穩(wěn)定性和弱極性,它的轉化極具挑戰(zhàn)性,通常需要高溫高壓等苛刻的反應條件,因此如何在溫和條件下實現(xiàn)甲烷分子碳氫鍵的官能團化,被認為是化學中的&lsqu更多 +
-
答疑時間——氫氣和燃料電池
1、什么時候發(fā)明了第一個燃料電池? 威爾士的科學家威廉·羅伯特·格羅夫爵士在1839年被發(fā)明燃料電池。但是,這項技術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商業(yè)化使用。 2、燃料電池如何發(fā)電? 與電池類似,燃料電池通過電化學反應產(chǎn)生電,其產(chǎn)生電而沒有任何燃燒。與電池不同,燃料電池不會用完和無需充電,并且只要提供恒定的燃料和氧氣源,就會持續(xù)提供電力。 3、燃料電池產(chǎn)生什么? 燃料電池通常使用氫產(chǎn)生電并且僅僅發(fā)出水和熱。對于更多 +
-
超高純氣體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超純氣體”呢? 超純氣體指純度高于99.99%的氣體,為適應一些科學研究和尖端技術的特殊需要而制備。一些對氣體要求特別純凈的部門,需要超純氣體的純度高達99.9999%以上,每升氣體中粒度大于0.5μm的塵粒數(shù)應小于三個。 目前,超純氣體的品種發(fā)展十分迅速,1981年至今,單一超純氣體已有120多種,混合超純氣體12類。 除以上的單一超純氣體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烯、正丁烷、砷烷、丙二烯、順丁烯、丁二烯更多 +
-
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的俞書宏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讓二氧化碳“變身”多碳醇燃料成為現(xiàn)實,并為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的選擇性制備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乙醇和丙醇作為可再生的運輸燃料,由于其高能量密度等特點,廣受關注。然而以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備多碳醇充滿挑戰(zhàn)。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制備碳基化學原料,是解決可再生電能長期存儲問題的有效手段。 中國科大的科學家們在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一種特殊的納米結更多 +
-
氘氣的制備技術
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各國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都面臨著能源枯竭問題。這使得氘氣研究成為了備受關注的焦點,氘氣被稱為“未來的天然燃料”。氘氣可應用于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電子工業(yè)的燒結或退火工藝中以及核子融合反應,化學、生物化學等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氘氣應用越來越廣泛,氘氣制備技術也有了研究的價值。氘氣是美國科學家哈羅德?克萊頓?尤里在一九三一年,在大量液體氫蒸發(fā)后利用光譜檢測方法發(fā)現(xiàn)的。氘氣的發(fā)現(xiàn)轟動了整個科學界,尤里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氘氣最初主要應用于軍事研究,如核能工業(yè)、核武器等,隨著時代發(fā)展,氘氣應用逐步擴展到民用工業(yè)中,如光纖材料,特殊燈源等,研究氘氣制備技術也具有重要意義。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