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烷氣體的產生導致恐龍滅絕?
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顯示,遠古食草恐龍會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很可能導致當時氣候變暖,或許是導致恐龍最終走向滅絕之路的原因。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位資深科學家表示,由于大型食草恐龍吞食大量的綠色植物,并且在腸胃里形成甲烷、二氧化碳脹氣,這將對于改變氣候具有一定的影響。 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這是一頭Paralititan Stromeric龍,這種蜥腳龍體重可達到80噸,體長可達到更多 +
-
溫室氣體最主要的來源竟是畜牧業(yè)
全球變暖是現今地球上所有生物面臨的最大威脅。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吸收了大氣層中的熱量,造成地球表層溫度升高。人們通常認為,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能源、交通和工業(yè)燃燒化石燃料。最近,國際環(huán)保組織“野生救援”發(fā)布一份《為明天而食:中國如何通過“揀食”減緩氣候變化》的報告指出,溫室氣體最主要的來源是畜牧業(yè)。數據顯示,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14.5%以上,超過地球上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總和。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更多 +
-
溫室氣體“放大”極端天氣
一項由多國研究人員完成的新報告15日說,從東亞的熱浪,到阿拉斯加的野火,再到英國的極長冬季日照,2015年多個極端天氣事件與由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引起的氣候變化相關聯(lián)。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來自美國、英國和中國等18個國家的116名科學家當天在《美國氣象學會通報》上發(fā)表題為《從氣候角度解釋極端事件》的報告,對全球2015年發(fā)生的20多個天氣事件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氣候變化對多個與溫度相關的極端天氣事件起著放大作用,但在極端降雨事件中大多更多 +
-
溫室氣體可實現循環(huán)利用?
根據刊登在《自然化學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分子生物學家利用調節(jié)全球氮含量中關鍵酶的全新方法,發(fā)現了把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的有效途徑,此方法可用于生物燃料合成等商業(yè)用途。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阿亞拉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胡亦林帶領團隊進行了該項研究。研究人員在棕色固氮菌中成功提取出固氮酶的還原酶成分,并直接利用該細菌把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研究顯示出該細菌的細胞內環(huán)境可以促進二氧化碳轉化更多 +
-
早期地球生命沒有被凍死全是甲烷氣體的功勞?
地球生命起源于液態(tài)水,但是早期的地球十分寒冷,氣候不穩(wěn)定,為何早期地球的海洋沒有像冥王星那樣凍成冰球呢?科學家表示,這可都是的甲烷的功勞。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數十億年前早期地球應當處于冷凍狀態(tài),但卻保持“溫暖”,目前,研究人員最新模型研究揭曉了其中的謎團,他們認為甲烷氣體的吸熱能力,使早期地球海洋未被冰凍。 現今人們擔憂溫室氣體對環(huán)境構成的危害,但是18-8億年前,甲烷氣更多 +
-
美研究顯示廢棄油氣井排放大量甲烷氣體
甲烷是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美國一項在賓夕法尼亞州開展的最新研究發(fā)現,那里排放甲烷的廢棄石油、天然氣井數量遠超以前的估計。這項研究也有助其他地方找到并封堵那些排放量最高的廢棄油氣井。更多信息請點擊: 賓夕法尼亞州開采油氣的歷史悠久,一些基礎設施可追溯到1895年。曾有研究顯示,賓州的廢棄油氣井排放了大量甲烷,應計入該州以及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由于廢棄油氣井數量巨大,且缺乏相關檔案記錄,很難知道到底存在多少廢棄油氣井。 美國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更多 +
-
國內連鎖超市已采用開利的二氧化碳制冷技術
開利公司是中國乃至全球二氧化碳制冷系統(tǒng)開發(fā)、安裝和維護的領導者。由于二氧化碳不消耗臭氧,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其他制冷劑也少得多,因此更加安全。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這種高效的制冷技術最多可減少20%的能耗,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對于有大量制冷需求的門店而言,二氧化碳制冷技術是一種理想的環(huán)保型解決方案。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據報道,全球最大的批發(fā)連鎖超市之一的麥德龍選擇信賴開利冷凍,又一次采用了其可持續(xù)性技術,以實現其對環(huán)境的承諾更多 +
-
不只是“暖” 二氧化碳還能“綠”地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通常人們認為,人為活動導致大氣層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會使地球處于危險之中,面臨新的災難。但是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人為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指數升高具有一個驚人的副作用——使地球變得更綠!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過去33年采集的衛(wèi)星數據顯示,隨著大氣二氧化碳指數升高,植物生長季節(jié)持續(xù)和普遍延長。科學家指出,全球一半以上植被地區(qū)目前顯示葉片覆蓋率增大,主要是由于大氣層額外二氧化碳所造成的。過去33年增多的更多 +
-
甲烷使早期地球海洋保持液態(tài)
數十億年前早期地球應當處于冷凍狀態(tài),但卻保持“溫暖”,目前,研究人員最新模型研究揭曉了其中的謎團,他們認為甲烷氣體的吸熱能力,使早期地球海洋未被冰凍。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現今人們擔憂溫室氣體對環(huán)境構成的危害,但是18-8億年前,甲烷氣體對海洋微生物的存活至關重要。當時太陽亮度比現今低10-15%,太陽光線較弱,難以使地球獲得充足的熱量。因此,地球需要有效的吸熱氣體,保持海洋處于液態(tài)和適宜生物存活。 數十年以來,大氣科學家認為甲烷對更多 +
-
大量甲烷氣體涌出美國東部海底
發(fā)表在《自然•地學》上的研究稱,在北卡羅來納州與馬薩諸塞州海域之間,最新發(fā)現了數百處海底氣泡流,其中可能含有甲烷氣體,預計這些氣泡每年將給大氣層或上層水域,增加90噸溫室氣體。更多資訊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研究人員說,在深海中,由于海洋底部的水溫升高,可燃冰可能發(fā)生分解,估計有三分之二的氣體來自深海沉積物。這些氣泡流是否會對氣候和海洋化學產生影響,目前仍不清楚,但可能遠遠超出了氣流自身。 聲納探測 2011年更多 +